栏 目 树 形 导 航
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  
为什么石头里流出了血水-血迹石
作者:佚名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点击数151  更新时间:2014/2/3 17:33:44  文章录入:admin  责任编辑:admin

    明故宫的午门里有一块引人注目的“血迹石”。青灰色的石面上,夹杂一团团绎褐色的斑纹,就像是鲜血渗透到石头中去了。有人说,这块血迹石是五百八十年前方孝孺血溅宫门留下的。真的是这么回事吗?

    方孝孺,浙江宁海人,世称正学先生。为明初大儒,以愚忠著称于世。

    公元一四○二年,燕王朱橡率军南下,攻破南京,建文帝自焚而亡,朱棣自立为王,就是明成祖。明成祖想利用方孝孺的声望,笼络读书人,于是便命令他起草即位诏书。方孝孺坚决不从,最后被灭了十族,其中包括他的朋友和门生,先后株连落难的达八百七十多人。民间相传,血迹石里的血迹就是方孝孺当年头撞阶石所留下的。

    “血迹石”在中国还不只一处,苏州虎丘也有一块渗血的石头,叫千人石。传说:千人石下即是吴王阖闾的坟墓。吴王修好自己的坟墓后,怕工匠们泄露内情,使自己死后不得安宁,在造好坟墓后,把所有的工匠和知情人都捆绑起来,挨个儿砍死在千人石上。

    千人石每到滂论大雨之后,都从岩石中渗出“血水”。人们说,那是工匠的血当年浸透了千人石之故,一下雨,就渗出来了。淡淡的“血水”,使人们同情那些能工巧匠的悲惨命运,痛恨吴王的残暴行径。

    难道血迹石里真的有血吗?那千人石经历两千多年,为何至今还在悠悠“渗血”。

    其实血迹石是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,是由沉积岩中常见的石灰岩构成的。这种血迹石是在海底形成的,距今约三亿多年。当时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,参与了沉积。在这期间,它们又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相作用,便出现了绛褐色的团块和条纹,经过成岩作用,便形成了血迹石。以后海底的血迹石随着地壳运动而抬升,不少血迹石也就脐身于山之上了。

    工匠在建造皇宫时,又将它们从山上采下,并加工成我们如今所见到的模样。而苏州虎丘一带在一亿几千万年前,是火山喷出的火山角砾,火山灰掉落的山间水盆地。距今七千万年前,才逐渐形成小丘。所谓血染之石,实际上是紫红色流纹质熔结凝灰岩。

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