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![]() |
|
【谈赏石审美的三个阶段】 | |
作者:佚名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:2013/12/31 20:38:47 文章录入:admin 责任编辑:admin | |
|
|
中国特有的赏石活动,从审美层面上分析,植根于中国古典美学。美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,中国古代没有系统的理论专著;它的美学思想和理论原则,片金碎玉般地存在于道家、儒家、佛家的经典著作之中,中国古典美学以道家学说为主流,同时融入了儒家的“礼”和“乐”、佛家的“境”和“园”。 它的哲学基础是体验论,与西方美学的哲学基础是认识论,存在着本质的区别。前者比较讲究交感,以主、客两合为前提,不以是否正确反映客体的实际情况为旨归,可以根据主体的喜为和心理能力,尽情地与物象相交感,从而达到物我两忘、天人合一的精神享受和人生体验。后者则以主、客两分为前提,认识的高度是理念或理性分析,它无法体现中国传统赏石审美的根本特征,因此一般西方人不能理解中国的赏石文化,是与哲学基础的不同有关的。 中国传统赏石审美的动力机制是情感、想象和超越,与之相应便产生三种美的形态,即情象、意象和境界。其中的“情象”,类似于西方美学的感性认识;“意象”类似于西方美学的理性认识。而“境界”则是中国古典美学所独具的,它的实现是审美超越的产物,是对感性、理性超越的结果。 为了便于理解,举一个实际例子加以说明。比如有一方“大熊猫”的象形石,你入目之初想到的这是一块新疆风棱石,外形有点像动物,细观之下有三块黑斑像眼睛和鼻子,坐着前伸的后肢上同样有二块大黑斑,于是你恍然大悟,那不是动物园里的“大熊猫”吗?是的,这就是所谓“情象”,也就是赏石审美的初级阶段;接着,你又联想到“大熊猫”是冰川期遗留下来的少数动物,有“活化石”之称,现在只有我们国家存在这个物种,是我们国家的“国宝”,非常珍贵,于是这块天然成形的观赏石似乎活了起来,又似乎具有了生命力而向你走来。这就是所谓“意象”,也就是赏石审美的中级阶段。 你看着、想着,久而久之恍惚跟着“大熊猫”来到了“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”,那里山高林密、气候凉爽;箭竹丛丛、野花芬芳;你似乎与“大熊猫”共同嬉戏于这一片净土之中,越发觉得大自然的可亲可爱,觉得你的全身心已完全投入大自然的怀抱,并彻底地融合其中……,这就是所谓“境界,也就是达到了赏石审美的高级阶段。 显面易见,这赏石审美的三个阶段,只是我们对某一方观赏石由表及里,由浅入深的不同感受而言。现在有些人把它误解为观赏象形石是审美的初级阶段,观赏景观石是审美的中级阶段,观赏抽象石是审美的高级阶段,那就是大错特错了,实际上进入了一个赏石误区,对于赏石文化的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害的,我们必须正确对待,并且有责任弄清是非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思想混乱。
|
|
![]() ![]() |